园区介绍
潍坊综合保税区于2011年1月获国务院批准设立,是全国第14个、山东省首个综合保税区属于奎文区,分为南区、北区“一区两片”运营。总区域总面积13.18平方公里(南区3.6平方公里,北区9.58平方公里),其中网内监管区面积5.17平方公里(南区3.05平方公里、北区2.12平方公里)。2017年7月,获批成立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覆盖潍坊城市中心与北部沿海,全力打造潍坊开放崛起的增长极、临港经济桥头堡!
潍坊综合保税区南区,位于潍坊城区东南部,总管辖面积3.5平方公里,围网监管区1.91平方公里,网外配套区1.59平方公里,紧邻青银高速潍坊东出口,距离潍坊火车站、潍坊北站、潍坊机场、胶东国际机场、青岛港分别为12公里、10公里、12公里、100公里、110公里。
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位于潍坊港口南侧,总规划面积9.58平方公里,纳入全国唯一的国家农业综试区核心区,紧靠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潍坊港,依托港口发展国际加工、国际贸易、大宗原材料进出口、临港国际物流等产业,建设以临港经济为特色的保税港区。
2019年潍坊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额近90亿元、增长39%,进位全省第三、跃居全国第55位;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增长27%;新增注册企业4934家、增长113%;注册企业总量9039家;实际利用外资1.31亿美元、全市第一。全区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05亿元,同比增长12.1%,信息产业营业收入增长率3.4%;固定资产投资12.5亿元,同比增长18.3%;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79.4%。
主导产业
1.电子信息产业。以歌尔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2019年实现产值49亿元,进出口额50亿元,高端VR智能硬件生产占全国80%以上。
2.新能源产业。以佩特来新能源电机、美国德纳电驱为代表的新能源动力产业,实现年产值20亿元、进出口额50亿元。
3.节能环保产业。圣和塑胶计划总投资8亿元,建设5条专业化的特种薄膜生产线,年产特种薄膜6万吨,为高科技、高附加值和绿色环保的特种薄膜产品。
4.大宗商品贸易产业。以华奇棉花为代表的大宗商品贸易产业,2019年实现进口棉花4万吨、进出口额5亿。
5.食品加工产业。以汇源果汁加工、香港冠博进口粮食加工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实现年产值10亿元、进出口额3亿元
潍坊综合保税区产业配套区在围网海关监管区南侧,规划面积13.26平方公里,分为电子信息、新材料、精密机械、科技研发、专业物流等多个产业园区。主要安置与网内海关监管区企业关联度高的配套企业、产品兼顾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企业、利用保税原材料就近加工的企业、先进制造业、贸易物流企业、商务生活服务企业等;以及依托山东和潍坊产业优势,引进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附加值高、辐射带动力强、财政贡献率大的二三产业投资项目,享受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所有优惠政策,依托紧邻保税监管区的地理优势,充分利用综合保税区的优惠政策,运作更灵活、通关更便捷、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具体地址:潍坊综合保税区
园区生活配套:一次备案、多次使用。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在账册备案环节,向海关一次性备案企业、进出货物等信息,经海关核准后,可以在相关海关业务中多次、重复使用。该政策将大量减少企业账册备案申报次数,提高企业通关申报效率。
所在区域人口:2011年2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1月25日国务院批准潍坊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国家综合保税区,成为我国第14家综合保税区,也是山东首家综合保税区。
该区的设立,不仅大大补充和完善了山东省经济发展功能,还能整合延伸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潍坊等港口和机场的功能,服务和辐射山东西部内陆地区发展;对促进“三区”建设,加快山东沿海和西部地区经济有效结合发展将发挥重要的政策服务、项目聚集和国际化平台作用。
所在区域院校:2011年2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1月25日国务院批准潍坊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国家综合保税区,成为我国第14家综合保税区,也是山东首家综合保税区。
该区的设立,不仅大大补充和完善了山东省经济发展功能,还能整合延伸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潍坊等港口和机场的功能,服务和辐射山东西部内陆地区发展;对促进“三区”建设,加快山东沿海和西部地区经济有效结合发展将发挥重要的政策服务、项目聚集和国际化平台作用。
所在区域院校:2011年2月23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1月25日国务院批准潍坊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为国家综合保税区,成为我国第14家综合保税区,也是山东首家综合保税区。
该区的设立,不仅大大补充和完善了山东省经济发展功能,还能整合延伸青岛、烟台、日照、威海、潍坊等港口和机场的功能,服务和辐射山东西部内陆地区发展;对促进“三区”建设,加快山东沿海和西部地区经济有效结合发展将发挥重要的政策服务、项目聚集和国际化平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