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介绍
自然环境
福安市地处福建省东北部,福(州)温(州)公路中点,闽东各县(市)的中心。土地总面积为1880.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8.5公里,水陆交通发达,在建福温高速公路和拟建福温铁路穿境而过。福安简称韩城,置县始于宋淳佑五年(公元1245年),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福安撤县建市,辖2个省级开发区(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和福安穆阳畲族经济开发区)11个乡镇,3个街道,总人口59.95万人。福安市是全国畲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地区,全市有畲族人口6万多人。1993年福安市被国务院列为沿海开放城市。
福安水力资源丰富,我省五大水系之一的交溪流经全境,水能资源蕴藏量达34.1万千瓦,现已开发电站101处,装机容量2.72万千瓦,装机容量3.6千伏变电所已投入运行。交溪淡水用之不渴,年径流量达4032立方米,全市现有日供水达2万吨和1.5万吨以上的自来水厂3座,新建罗江5万吨自来水厂,完全可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要。邮电通迅发达,全市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无线电话、自动寻呼电话,可直拨国内和国际长途并实现特快专递,投资环境优越。
福安山海资源丰富,土地总面积1880.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226.63万亩,耕地面积32.44万亩,水域滩涂22.73万亩,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我省五大水系之一的交溪,流域面积5638平方公里,其中市境内流域面积1658平方公里。农业已建成林业,茶业、蔬菜、绿竹、水果、太子参、水产、食用菌等八大基地,茶叶、芙蓉李、蘑菇等产量均居全省前列,赛江沿岸形成"百里绿竹长廊",范坑墩头村被誉为"绿色油库",全市可养殖的海域3.8万亩、滩涂3.1万亩,官井洋是全国最好的黄鱼产卵区,立体养殖潜力大,蛤、蚶等贝类苗闻名全省,蛤苗、鳗苗、中华绒毛蟹、对虾、黄鱼等名、优产品名列全省前茅。福安市水果种类繁多,盛产水蜜桃、晚熟龙眼、油柰、葡萄、丁香橄榄等,2000年水果实有面积15.03万亩,产量6.46万吨。福安市是全省重点产茶区之一,茶叶实有面积16.23万亩,产量1.28万吨。食用菌总产量1.55万吨,是我国品种较为齐全的重要食用菌产区。全市森林覆盖率为69.7%,林木蓄积量为134.4万平方米。
福安市山清水秀,风光秀美,名胜古迹引人入胜。白云山风景区的唐代锁泉寺、鲤鱼溪、36石房72洞、破岩直下的80多米三级瀑布,独具风格;溪柄楼下唐代狮峰禅寺,古朴轩昂;市区"四春"游览区风光奇特;仙岫佛光,扑朔迷离;富春公园,茂竹修林,秀色天然;富春溪畔幽静的原始森林,天然浴场,野趣盎然;烈士陵园,雄伟壮观;还有甘棠倪下宋朝石塔、市区湖山三宝寺、韩阳明代灵霄塔、刻有清顺治圣旨的刘中藻堂、宋代科学家郑樵手书"蒙井"遗址、流传的黄巢"试剑石"、明清两朝银矿旧址"银坑洞"、晓阳"皇后坊"、甘棠种德祥寺等以及保护完好的溪潭廉村宋代古城堡建筑群以及省级自然保护区瓜溪刺桫椤生态旅游区更是引人入胜,使人流连忘返。
园区介绍
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位于闽东地理中心,福安市南部。开发区水陆交通十分便捷。104国道贯穿全境,省道小浦线穿越东西。沿海高速公路和建设中的温福铁路均由开发区南边经过,白马港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对外轮开放。开发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现辖区面积10平方公里,管辖8个村、1个社区,常住人口1.5万人。
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是1988年5月由宁德地区行政公署宁署[1988]139号文批准成立,1991年4月经福建省编制委员会闽编[1991]85号文批准为副处级机构,核定行政编制45名,1998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1998]119号文确认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06年3月,闽东赛岐经济开发区经国家发改委公告为第四批通过审核的省级开发区,并更名为福建福安经济开发区。同年,国家国土资源部2006年第14号公告,落实了福建福安经济开发区四至范围,规划面积500公顷。
开发区成立以来,凭借港口、区位、商贸综合优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内外资一起引,大小项目一起上”的方针,正确实施赛江沿岸经济圈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较快发展。
经济总量不断提升。2007年开发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5.1亿元,比增12%;工业总产值32亿元,比增18.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亿元,比增42.1%;财政总收入3670万元,比增8.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比增12.5%;全年外贸出口6083万美元,比增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7元,比增18%,农民人均纯收入5210元,比增13.6%。期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713亿元,比增58%,期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0.43亿元,比增87%。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开发区建立以来,共投入8亿多元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22万伏输变电站、4万吨自来水厂等先后建成投入使用。赛岐港已建成300-3000吨级码头泊位20座,3000-10000吨船坞4座已投入使用。开发区建成市政道路12.6公里,建成新区2平方公里。区内邮电通讯便捷,金融、税务、工商、医院、学校、宾馆等机构较为配套,城市功能日益提升。是目前宁德市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投资区域。
工业企业较快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开发区把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作为推进工业化,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主要载体,全力以赴加快工业发展步伐。工业园区共征地2000亩,盘活存量、闲置土地200多亩。引进工业项目50个,总投资20多亿元。截至2007年底,开发区累计落户工业企业项目100多家,总投资近50亿元,初步形成了以船舶修造、电机电器、冶金建材、食品加工等行业为主的工业体系,有效地促进了产业集聚,电机电器行业关联企业18家,冶金建材关联企业7家,食品行业关联企业10家,船舶修造行业关联企业8家。
商贸流通展现活力。赛岐历来商业发达,市场繁荣,是历史自然形成的区域贸易中心。建立开发区以来,商业贸易、交通运输、科技信息等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到目前为止,区内共有企业566家,注册资本10.59亿元,个体工商户905户。开发区人口加快聚集,人气日益兴旺。
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效益农业开发扎实推进。完成集体林权改革村8个,林地面积1273公顷。开发区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新村建设、医疗卫生、市政管理等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认真开展“平安开发区”创建活动,积极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安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今后,开发区将继续发挥港口、区位、商贸综合优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继续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中心,发展工业经济,扩大对外招商,狠抓项目建设,培育主导产业,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升和谐社会水平,充分发挥开发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在省级开发区中进位争先,建设闽东一流开发区,为宁德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区位优势
福安地处闽东交通中心,104国道贯穿境内,两条主干公路直达闽北浦城和霞浦县,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在建福温高速公路和拟建福温铁路穿境而过,赛岐─下白石港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港道开阔,少淤,潮差大,有可建3000-10000吨梯级码头港址10个,白石港被国务院批准对外开设港口,国内航运已通福州、厦门、上海、南通、温州、宁皮、青岛、广州等地,开辟有长江航线,港口建有300-3000吨各类低位码头20座,仓库20多家。
配套设施